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联系思想实际和所分管地方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有关制度规定。(2013年07月08日《人民日报》) 这是一次改作风的会议,也是一次带头的会议,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会议。会议完成了3项议程,听取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和加强作风建设征求意见情况的汇报,对照检查自己落实八项规定,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同时还强调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研究、综合评估,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就是改进作风最好的方法,也是解决四风问题的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才能改作风,改作风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可不,作风有时候不是不实,不是不好,关键是有时候松,有时候紧。紧时,人人提高警惕,按规定做;松时,就会把规定放一边,出现回潮。结果作风时好时坏。就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春节前,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后,无论是中央部委,还是地方政府,作风是好了一阵子,去酒店少了,下基层多了;应酬少了,工作多了。好景不长,在中央规定出台“喘息未定”时,已有人顶风而上,把饭馆搬进了寺庙,进了胡同,风气又变了。 这是没有坚持改变作风,也是没常态化的结果,说白了,就是缺少“钉钉子”精神。 中央提出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才是改作风的强大力量,也是保证和监督的“尚方宝剑”。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学习时,就号召“钉钉子”精神,“钉子”一样“挤”和“钻”的学习精神,“钉子”精神由此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学习和工作观念。他说,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 “钉钉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改进作风的持续有效方法。遇到“钉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和退缩。作风问题有时候会有回潮现象,这就要继续“钉钉子”,才会让作风的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这就是一种“钉钉子”精神。 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往往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连续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必然大有成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就做钉子,也要做钉钉子的人,这样才是务实提高。中央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改变作风绝不是一阵风、一阵子,而是乱起了东南风、西北风,吹遍神州大地,吹拂党员群众的心田,让作风引领党风政风的改变,为民、务实、清廉,党就会赢得民心、赢得未来。 发扬“钉钉子”精神,改变的是作风,赢得的是民心,促进的是发展,这种精神,我们既要发扬,也要认真学习,而且更要好好实践,才会联系群众更紧密,发展经济更有力,保障民生更实惠。 (责任编辑:admin)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作风,发扬, 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