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大巴山,层林尽染。29名中组部机关青年干部来到四川达州这片红色的土地,深情缅怀“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同志,寻访他曾经走过的足迹,追忆他短暂却高尚的人生,品味他平凡却动人的故事,感悟他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情怀。 缅怀—— “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组织部长!” “北京到达州,1400公里的距离很远,但有一种精神却离我们很近,那就是李林森生命中绽放出来的党性光辉!” 当厚厚一摞李林森先进事迹材料一页页在脑海翻过,当在李林森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再次观看影片《雨中的树》,当驻足万源市委组织部聆听同事们介绍李林森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当在李林森先进事迹陈列室看到黄胶鞋、喊话筒、旧草帽……大家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感动,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双眼。 一路走来,一路学习,一路思考。 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自愿放弃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只身一人深入大巴山百姓之间? 是什么让一个身材并不健硕的人拼抢在抗洪一线三次晕倒,把群众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又是什么让一个癌症晚期的人在剧烈的病痛折磨下依然忘我工作,直至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 “林森部长,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看您,在这山清水秀的圣洁之地寄托我们浓浓的哀思,表达我们对您的无比敬仰之情……”在宣汉县红岭乡李林森的墓前,29名青年干部默然肃立,沉痛悼念李林森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一时间,低沉坚定的声音在李林森墓前,在蓝天大地间,在29名青年同志心中回响:“李林森,你从不曾离去/你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正在我们、他们/正在一个个共产党员的手中薪火传递……” 这声音,表达了对李林森的深切缅怀;这声音,蕴含着对李林森的由衷崇敬;这声音,也抒发了青年同志学习传承李林森精神的坚定誓言。 行走在巴山渠水之间,重拾对李林森的记忆片断,心中响起老百姓唱给李林森的歌:“你从巴山走来,清风荡涤尘埃,一团炽热的生命之火,让映山红绚丽多彩,你的名字连接着公道正派,你的工作写满了为民解难,你的人生诠释着忠诚奉献……” 追忆—— “你永远活着,活在我们无限的思念中!” 李林森是伟大的,他用高尚的灵魂铸起一座令世人景仰的丰碑。李林森又是平凡的,万源的干部群众谈起李林森,就像谈及自己的师长、亲人和朋友,他的阳光、亲和、进取,甚至缺点,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丰满、立体,悲痛之中仍能感受到那份亲切和自然。 “他总像个大哥哥一样,耐心地开导我,鼓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上,给我提供很多的帮助和关爱,甚至还关心我的住宿问题。”万源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刘禾培一边说,一边想起了“千名大学生进万源”招聘会上与李林森的相识,想起了那个带病来看他、劝他留在万源的组织部长。 万源市紫溪乡党委原书记王承兴谈起李林森,钦佩、敬爱之情溢于言表。“一次,李部长到紫溪乡检查工作,看见乡中心校围墙上的爬岩藤后感慨地说,‘爬岩藤很柔软,但生命力极强,要是我们每个人,对待工作都像爬岩藤一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那这个社会进步的速度该多么惊人啊!’李部长身上就是有这种爬岩藤的精神:目标确定,把稳着实,一步一步,一往无前。” “他最大的优点是追求完美,最大的‘缺点’是过分追求完美。他把工作当命,生命进入倒计时还加班至凌晨三点,被下病危通知后仍坚持修改几十页的材料。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苛刻’,会因为一个工作细节没做好而严肃批评。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今天的我抗得了打击,受得了委屈,再苦不言苦,再累不言累。我们无法企及他生命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他心灵的纯净。”万源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原主任蒲智慧边流泪边动情地说。 万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万小荣回忆说:“病床前,林森部长平淡地作了一个自我评价。他说,我这一辈子,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了,一个是‘德’,一个是‘勤’。”是啊,“德”和“勤”,李林森做到了,而他留给我们的又岂止这些呢……
万源的同志说,在李林森病重期间,有数以千计的人自发去看他,用各种方式给他祈福。那段时间,一打开QQ、微博,全是“天佑好人”、“好人平安”的留言。他走后,很多人为他写诗填词,谱歌作画,默默垂泪。正如李林森生前的一位同事所说,只要我们活着,李林森就活着,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大家的思念中。 体验—— “群众在你的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 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是什么?是老百姓满意。一名基层组织部长的最高荣誉是什么?是被称为“老百姓的组织部长”。李林森就是这样一个部长,一个曾经在乡镇被称为“救命书记”的组织部长。这样高的荣誉里该有怎样的深情啊! 带着崇敬,带着思考,29名青年干部分成6个小组,走进万源市12个偏远乡镇,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劳动。大家与乡村干部座谈了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老党员,看望留守老人儿童,深入农户调研,沿着李林森走过的足迹寻找答案…… 在这里,大家走进了党员示范田,看到了农户家里的“党员‘1+1’帮扶卡”,走访了党员创业户,见到了“养蜂大王”老书记,访谈了通过“四评村官”选出来的有思路、有干劲、群众信服的村支书…… 万源市地处大巴山腹地,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灾害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即便如此,青年干部们还是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现在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已经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万源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大家时时都能看到群众满怀信心的创业激情,看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的干事热情,看到李林森精神在传承、在接续。 调研中大家了解到,万源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李林森,脱贫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成立了“李林森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力推进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选派市级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组织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庄、进农户,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做法,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每当谈起这些事,老百姓脸上就绽放出抑制不住的笑容。有的老百姓说:“现在,李林森式的干部越来越多了,乡上和村里的干部是好样的,帮助我们干了很多实事。党对我们这么好,谁要是不拥护,就是坏了良心!” 有的小组旁听了乡党委会、村民代表会,亲身体验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日常运转。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复杂,又直接面对群众,工作压力很大。大家了解到,乡镇的干部每周都有两三天时间在村里,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他们说:“林森同志曾经讲过,我们只有对老百姓‘舍得’,老百姓才对我们‘舍不得’。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只有像他那样,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在乡村的几天,青年干部受到很大触动。当走进贫困农户,遇见残疾老乡,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解囊相助。到溪口乡的同志,为了给当地的小学生捐助文具又不惊动乡干部,趁中午休息时间去乡里的小商店,几乎买光了所有的文具。 短暂的相处,淳朴的老乡已经把青年干部们当成了家里人,离别时拉着手久久不愿分开,很多村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他们说:“你们大老远来看我们,不容易。我们盼着有一天你们再回来,看看你们栽下的树、修过的路……”大家依依不舍地与老乡作别,心中默默地祝福,同时也更加理解了李林森的话:“群众在你的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
(责任编辑:jhzzb) |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
搜索 典型 更多相关内容 | |
文章相关标签: 典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