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开选拔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 本规定所称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第三条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必须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 第四条 公开选拔适用于选拔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 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不宜进行公开选拔。 第五条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进行公开选拔: (一) 为了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 (二) 领导职位空缺较多,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 (三) 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无合适人选; (四)选拔专业性较强职位和紧缺专业职位的领导干部; (五) 其他需要进行公开选拔的情形。 第六条 公开选拔工作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 发布公告; (二) 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 统一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四) 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六) 办理任职手续。 第七条 公开选拔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公开选拔工作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提高科学化水平,降低成本。 第二章 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 第八条 公开选拔应当在适当范围内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选拔职位以及职位说明、选拔范围、报名条件与资格、选拔程序和遴选方式、时间安排等。 第九条 公开选拔应当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根据选拔职位的层次、人才分布情况和国家有关政策,合理确定报名人员的范围。 第十条 报名人员应当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报名人员,应当具备与所报职位要求相当的资格。 对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可以附加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根据选拔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但报上一级职位的,需在本级职位任满一年;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不得越两级报名。 第十二条 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人员等,其报名条件和资格由组织实施公开选拔的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有关政策确定。 第十三条 报名人员通过组织推荐或者个人自荐等方式报名,并填写报名登记表。报名登记表一般应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审核。 第十四条 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公布的报名条件和资格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参加笔试。经资格审查合格参加笔试的人数与选拔职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1。 第三章 考 试 第十五条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第十六条 笔试、面试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命题前应当进行职位分析,增强命题的针对性。试题一般从全国领导干部考试通用题库以及经认定合格的省级组织部门题库中提取。 第十七条 笔试分为公共科目考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第十八条 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人选与选拔职位的比例一般为5:1。 第十九条 面试应当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评方法,注重科学性。 第二十条 面试由面试小组负责考试和评分。面试小组由有关领导、专家、组织人事干部等人员组成,一般不少于7人。 同一职位的面试一般由同一面试小组负责考试和评分。 第二十一条 面试小组成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公道正派,并熟悉人才测评工作。面试小组中必须有熟悉选拔职位业务的人员。面试小组成员要实行回避制度。面试前应当对面试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第二十二条 根据笔试、面试成绩确定应试者的考试综合成绩。 第二十三条 笔试、面试成绩和考试综合成绩应当及时通知应试者本人,并在适当范围内公开。 第二十四条 市(地)、县(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条件允许时可以由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组织考试。 第四章 组织考察 第二十五条 根据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人选。考察人选与选拔职位的比例一般为3:1。 第二十六条 组织(人事)部门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选拔职位的职责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对是否适合和胜任选拔职位作出评价。要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第二十七条 实行考察预告制。将考察对象的简要情况、考察时间、考察组联系方式等,向考察对象所在工作单位或者向社会进行预告。 第二十八条 考察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进行。 第二十九条 同一职位的考察对象,应当由同一考察组考察。 第三十条 跨地区、跨部门的考察,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并出具鉴定材料。 第五章 决定任用 第三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察情况和考试成绩,研究提出任用建议。 第三十二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用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 党委(党组)集体讨论认为无合适人选的,该职位选拔可以空缺。 第三十三条 对党委(党组)决定任用的干部和决定推荐、提名的人选进行公示。公示后,未发现影响任用问题的,办理任职手续或者按照有关规定推荐、提名,并向社会公布选拔结果。 第三十四条 对公开选拔任用的干部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务层次安排工作。 不适用试用期制的干部,任职一年后经考核不胜任的,提出免职意见。 第三十五条 对经过考察符合任用条件但未能任用的人员,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可以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 第六章 纪律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不准事先内定人选; (二) 严格按照公开选拔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操作,不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 (三) 报考人员要自觉遵守公开选拔工作的有关规定,不准弄虚作假,搞非组织活动; (四)有关单位要客观、全面地反映和提供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不得夸大、隐瞒或者歪曲事实;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特别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不准泄露考试试题、评分情况、考察情况、党委(党组)讨论情况等。 第三十七条 对公开选拔工作要加强监督。必要时,成立由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方面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公开选拔工作进行监督。 对公开选拔工作中的违纪行为,干部、群众可以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纪检机关(监察部门)检举、申诉。受理机关和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核实处理。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公开选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推荐人选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jhzzb)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