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春, 高中毕业后的金衢成不等不靠, 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他在自家的承包地上种植草莓, 养鸡养鸭, 很快就成为村里的笫一个"万元户", 仅4年时间, 手中就有了30多万元的积蓄。他不足于初步的成功, 利用手中的资金开始了二次创业,1992年他投资50万元, 在村里创办了首家花木园艺场, 培育销售盆景花木, 每年获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几年时间手中就有100多万元的积累。为了扩大规模, 提高效益, 他大胆投入200万元, 在广东顺德租赁50亩土地, 创办花木培育基地, 将育好的花木直接进入市场, 从而使效益倍增。金衢成是一个乐于创业, 永不满足的人,1997年夏, 他筹资400万元, 在邻近宁连高速路口的本县戴楼镇租地100多亩, 新建起标准化联体大棚6000平米, 普通大棚20000平米, 集中展示和销售系列盆景花木, 其规模和实力在全市屈指可数。 俗话说: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正当金衢成在事业上顺风顺水, 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时候, 厄运和打击接踵而至。2002年广东顺德的花木基地发生一起凶杀案, 有一员工被杀身亡, 他赔偿死者家属近50万元; 祸不单行,2003年发生特大洪灾, 连续几天的狂风暴雨, 使基地大棚倒塌, 加之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百万盆花木全被淹死, 损失达500多万元;2004年母亲又被查出癌症晚期, 接连二三的打击, 使金衢成痛不欲生。夫妻本是同命鸟, 大难来时各自飞。更大的打击和伤痛是妻子不堪忍受如此重创, 不敢面对现实, 选择与他离婚, 从此, 金衢成的事业-落千丈, 负债累累, 一蹶不振, 步履维艰。记得有位哲人说过:” 在失败和打击面前, 面临两种选择, 一种是从困境中寻机崛起, 一种是在哀叹中沉沦"。他选择了前者。痛定思痛, 他认真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 积极寻找重新创业的新路。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 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花木经营的有利条件, 金衢成决定利用现有土地创办育苗基地, 立足市场需求, 做到"双管齐下", 一方面围绕城市美化, 培育红叶石楠, 金森女贞, 红花季木, 绿叶香樟, 金丝垂柳等20多个园艺苗木, 另一方面瞄准杨树严重蜕化和汚染环境, 将被大面积淘汰更新的趋势, 重点引进和培育绿化效果好, 经济效益高的红榉, 榔榆, 青檀, 美国山核桃等10多个名贵珍稀树种, 重点培育市场前景最好的红榉苗木。 然而元气大伤的他要重新创业谈何容易, 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 多次的打击使他负债累累, 举债无门, 万般无奈之下金衢成决定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以低价卖掉了自己的一栋三层楼房, 将卖房所得的60多万元现金全部投入到育苗基地上, 自己孤身一人吃住在简易工棚里, 他立志卧薪尝胆, 力图东山再起。 重新创业的路格外艰难, 为了节约成本, 他自己动手挖地整畦, 栽植各种苗木, 追肥除草治虫, 忙得腰酸腿痛, 常常是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干完活回到工棚里还要自己做饭, 那种滋味谁能忍受? 而最难熬的还有孤独。严冬的夜晚, 他一人独守寒气逼人的工棚, 度过漫漫长夜, 仲夏时节酷暑难耐, 蚊虫叮咬, 他在闷热的工棚内艰难入睡, 饱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 这位坚强的汉子没有掉一滴眼泪, 以超常的毅力支撑着自己, 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并以聪明智慧创新经营模式, 他釆用"长短结合"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以培育速成园艺花木直接销售, 为培育特种珍贵苗木注入资金; 采用"滚雪球"的模式, 不断扩大基地规模, 使红榉育苗面积从50亩扩大到500亩。不仅如此, 其他育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基地从戴楼延伸到本县的陈桥镇, 并发展到安徽天长市的铜城镇。 十年磨-剑, 成功尉艰辛。经过十多年重新创业, 金衢成终于创业有成, 现有苗木基地总面积在2000亩以上, 目前各种苗木拥有量达500万株, 其中名贵树种红榉就有250万株, 总值在3000万元以上, 每年销售各种绿化美化苗木50多万株, 成为名符其实的"苗木大王", 为绿化家乡, 美化环境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个人每年纯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正常用工120人, 每年发放工资在120万元以上, 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成为新时代创业创新的楷模。 面向未来,他踌躇满志, 正规划着新的创业蓝图。立足现有苗木基地, 创办集湖鲜美食,垂钓采摘, 园艺展示, 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为生态文明建设再作新贡献。 (责任编辑:部办)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染绿,家乡,春色,尧帝,故里,金湖,人们,只要,提起,金衢成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