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征对国民党政府 内外政策转变产生了影响?
2013年04月02日10:35
其一,长征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诚意,消弭了国民党关于红军“捣乱后方”、“牵制抗日”的谰言,这是促使国民党政府内外政策转变的第一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是在“北上抗日”口号下进行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对国民党来说,则是解除了其后顾之忧,解除了红军对其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基本区域的威胁。
红军的长征是被动的,但长征也使国民党陷入了被动的地位。因为从战略上说,红军从向南京政府进攻的姿态转为防御姿态;而对日本,则变为进攻姿态(红军抵达西北抗日前线)。这样,国民党原先尚能蒙骗部分人的“先安内”政策就失去了借口,安内攘外政策有了微妙的变化。
其二,国民党政府开始进行以御侮为目的的整军经武工作,对日态度逐渐强硬。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认为“围剿”已初告成功,红军已是“残余”、“流寇”,“赤祸已不足为息”。1935年底,蒋介石声称:“今年中心工作是谓剿匪,可以说已达七分之成功,明年则可以抗倭为中心,而对匪仅着力于清剿可也”。蒋下令成立“陆军整理处”,以陈诚为处长,规定四年内整理陆军60个师。同年夏,又令全国炮、骑、工兵均归陈诚督导整理。也从这年开始,蒋调集四个师部队秘密构筑苏州、常熟、嘉兴、江阴等地的国防工事,同时还在长江两岸兴建工事,整个防御体系以南京为中心,逐次向黄河流域推进。
其三,对内重心转向西南军阀,国民党中央势力伸入四川等西南各省。红军长征后,蒋介石开始将眼光从自己的“心腹之区”移到中央势力影响不大或不能达到的地区。1934年10月,蒋介石巡视西北、华北,历经陕、甘、宁、豫、晋、冀、察、绥等省,历时一个月,以图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华北出现危机后,蒋意识到中日战争无法避免,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西南,红军的长征又给他扫除异己、扩展势力范围的难得的机会。1934年秋冬,鉴于红四方面军在川北的发展,刘湘向蒋求援,但声明不要中央派兵入川,蒋于是派一参谋团入川。1935年10月1日蒋介石亲自主持,将参谋团改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行营名为辅助刘湘统一川、康两省,实则已把川、康等省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揽入手中。也在这一年,蒋介石搞掉了贵州军阀王家烈。
其四,对共产党和红军更注重于政治解决,国共两党的紧张关系有所松动。红军战略转移,离开国民党的“心腹之区”后,蒋介石即考虑政治解决中共问题,并派人与中共直接秘密接触。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既有险恶的用心,也有现实的考虑。险恶的一面是师承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剿”“抚”两手来解决中共和红军;现实考虑的一面是红军对其威胁的减弱,日本对其统治威胁的上升。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
(责任编辑:陈小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