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也是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关键?
2013年04月09日10:13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前后,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领导留下来的一部分正规红军和地方武装坚持革命斗争。
中共中央分局成立以后,领导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同“围剿”红军的十几万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有利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但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败局已定,中央苏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考验。对此,中共中央分局主要负责人缺乏清醒的估计,把工作中心寄托在红军主力方面,仍然采取大兵团作战方针。1935年1月28日,中央分局又以红24师及地方武装向驻在牛岭的敌一个团发起进攻,结果惨遭失败。战斗的失败迫使中央分局领导考虑改变战略方针和斗争方式。尤其是牛岭战斗失败后,中央苏区的红军及地方部队面对敌人更大规模的分区“清剿”,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为此,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焦急万分,一次一次向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电报,汇报情况,请求指示。此时,正是遵义会议结束后不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对中央苏区的斗争极为关心和重视。收到项英的电报以后政治局和军委立即就中央苏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于2月5日给项英和中央分局发来了“万万火急”的复电。2月13日,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再次发出了“万万火急”的指示电,详细传达了党中央关于中央苏区的决议,明确回答了中央分局向中央请示的问题,对中央分局今后的行动方针、组织形式和斗争策略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1935年4月上旬,项英、陈毅在大余县长岭村召开了干部会议,即著名的长岭会议。长岭会议根据中央“二月指示”精神,结合赣粤边实际,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明确了以油山、北山为主要根据地,长期坚持游击战争的任务。在战略上,要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积极领导群众斗争,反对死打硬拼和消极隐蔽的倾向;在战术上,采取机动灵活的斗争方式进行游击战争;在组织上,根据统一指挥、分散行动的原则,决定采取精干的、相适应的组织方式。这样,长岭会议就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为坚持长期分散的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完成了南方游击区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就不会有这种战略转变。因此,遵义会议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关键。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
(责编:陈小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