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苗种和亲鱼要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殖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一个养殖周期生产做好准备工作。冬春季节鱼塘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作者认为,冬春季节鱼塘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并塘与销售
1、池塘选择。越冬鱼塘应选择东西向,避风向阳,面积以3~5亩为宜,堤埂坚固,保水性能好,水深保持2米以上。电力配套、交通便利、进排水方便。
2、并塘越冬。为便于鱼塘清淤修整和鱼种、成鱼上市销售,需要对养殖的鱼种和成鱼进行并塘。鱼种并塘一般选择水温在5~10℃时进行。在并塘前要对鱼种拉网锻炼1~2次,在鱼种拉网、运输、转场和放养过程中,操作一定要轻便,以防鱼体受伤感染生病。随着水温的降低,鱼类摄食强度大大下降,生长速度也随之减缓(甚至停止),大部分鱼类达到了起捕规格。这时,养殖者要做好网具修补、运输工具检修、市场销售情况调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成鱼并塘一般结合拉网卖鱼时进行。
3、上市销售。有鱼种上市销售计划的,应及时筛选上市销售。因冬季大量成鱼上市,一般鱼价较低,所以在不影响下一养殖周期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冬季春节前一般只销售大规格的草、青鱼,鲢鱼、鲤鱼、鲫鱼及其它鱼类应尽量并塘留至清明至端午节期间上市销售,以求卖个好价钱,达到提高养殖效益之目的。
二、清淤修整
1、清除淤泥。淤泥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垃圾,据测算,鱼塘的淤泥厚度递增速度约为10厘米/年。养殖实践表明,池塘底部保留适度(15~20厘米)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若淤泥过厚,不仅会降低塘底淤泥的有益作用,而且还会给水产养殖增加众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予以清除。方法是先排干池水,然后用人工或机械清淤。清除的淤泥可置于池埂用作种殖料草或其它作物的肥料。同时,淤泥清除后,还要平整塘底,清除杂草,维修渠道,堵塞漏洞,加固塘埂,夯实塘壁,以增强池塘保水性能。
2、暴晒鱼塘。鱼塘清淤修整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放水,应让塘底在太阳下曝晒冻融15~20天。池底经日晒和冻融,不仅能杀灭池中残留的病原微生,而且还能改善淤泥通透性,使得有毒有害物质也被降解。
3、清塘消毒。修整暴晒好的鱼塘在投放鱼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清塘灵、漂白粉等,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佳。清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用50~80公斤/亩的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选择其它药物消毒时用量和方法按厂家说明书要求确定。
4、配套设施。对有些实行鱼猪、鱼禽、鱼草结合的养殖模式,要利用冬闲时节,结合池塘修整建好猪舍、搭建禽棚、平整耕地等。通常每亩水面以配套2~3头猪、40~50只鸭(鸡)及0.5亩左右的料草田较为适宜。
三、鱼种放养
通常选择冬放。冬季投放鱼种主要优点有:一是气温较低,便于鱼种运输,鱼种受伤率低,放养成活率高;二是冬季鱼种数量充足,选择余地大,价格低廉,鱼种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可以使鱼种提早适应环境,提早开食,延长养殖生长期。
1、品种选择。以鱼类的食性与习性为基础,以合理利用池塘饵料和水体、充分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关系为出发点,选择搭配养殖品种。选定主养鱼和配养鱼品种一般在一口池塘中确定一种或两种鱼作为“主养鱼”,3~5种鱼为“配养鱼”。在苏北地区,一般应以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兼顾底层鱼类。选择放养品种数量应根据水源水质、增氧设备、鱼种大小、养殖技术和市场行情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鱼池的投饵施肥等管理依据主养鱼进行。
2、质量要求。俗话说“种好鱼满塘,增收有希望”。鱼种的质量标准是:头小背宽,膘肥体壮,体色鲜明,体表光滑,体形正常,眼睛亮丽,鳞片鳍条完好无损,拿在手中跳动激烈,在水中逆水性强。投放这样优质健壮的鱼种,适应能力强,放养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出塘规格也大,有利于池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的提高。为了保证鱼种质量,在捕捞过程中,要求操作仔细、动作轻快,避免鱼种受伤;运输要及时,关键就是突出一个“快”字。
3、密度和规格。放养密度和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放养密度增加,产量呈正比增加,但鱼产量达到一定的值后,放养密度再增加,产量增加的相应幅度就会变小。放养密度和产量回归曲线变弯的这一点所对应的池塘鱼产量就是鱼池的最佳鱼储量。所以,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鱼类品种、鱼种放养规格、出池规格和饲养管理水平以及资金投入的情况而定。放养规格,可根据增重倍数推算。通常选择放养大规格鱼种,因其摄食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而得到养殖者认可。为提高成鱼产量,通常采用“鱼种一次放足、多个规格、合理搭配、多次捕捞、捕大留小、均衡上市”的方式。一般要求放养一龄以上鱼种,规格掌握在100~750克/尾以内。
4、放养时间。苏北地区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期。此阶段气温和水温均较低,鱼种的鳞片排列紧密,操作过程中不易造成损伤。具体应选择水温为10℃左右的晴天进行,应尽量避开风、雨、雪、冻等恶劣天气。
5、鱼种消毒。鱼种消毒常用方法有:一是用3~4%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左右;二是按每吨水用8克硫酸铜和10克漂白粉混合液,水温在10~15℃时浸洗鱼种25分钟左右;三是用30克∕吨·水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种20分钟左右;四是用鱼药厂生产的水霉灵等药物浸泡鱼种。对草鱼种而言,在下塘前还可采用注射免疫或浸泡免疫的方法,以预防出血病的发生。
四、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冬季雨水少,易造成鱼塘水位降低。有些养鱼者喜欢将鱼塘水放浅,使鱼能晒到太阳,达到取暖目的。其实,冬天塘水浅、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会给鱼的生长带来不利。管好水质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提高池水水位。在冬季适当提高水位,可增加水体容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通常鱼池水位应保持在2米左右。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及时补充新水,稳定水位。二是定期调节水质。每隔20~30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三是增钙补磷。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溶液,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每月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四是采取增氧措施。随着气温下降,表层水温度降低、密度增加而下沉,底层缺氧和无氧的水上浮,会造成上层水体严重缺氧。另外,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也会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冬季仍要适时采取增氧措施,坚持每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启增氧设施,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使池塘水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防止缺氧泛塘死鱼现象的发生。
2、合理投饲。合理投喂饲料,能提高鱼类抗病力。在晴暖的天气下,鱼类仍能摄食,因而要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鱼体重的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具体投喂应根据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3、病害防治。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和侵袭,要采取严格的防病措施,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因鱼体被碰伤或冻伤而引起的水霉病,可用水霉净或2~3ppm亚甲基蓝全池遍洒,连用2~3次即可。另外,车轮虫及斜管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混合剂(按5∶2配制)全池泼洒即可。
4、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等,并做好纪录。当气温降到3~5℃时要将池塘的水位加到最佳深度,并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如池面结冰,要尽量缩短冰封期。开春且气温回升后要将池水排浅,以尽早提高鱼塘水温,促使池塘中的鱼类提早开食,增加生长期。
五、增收创效
鱼塘修整暴晒后,暂无放养计划或用作次年养殖苗种,则会有几个月的空闲期,可充分利用这段空闲期,进行增收创效。
1、种植作物。冬季池塘干露部分,可以种上蚕豆、油菜、蔬菜、绿肥、牧草等作物。这样既有利于改善池塘底质,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减轻病害,同时又能增加饲料来源,降低养殖成本。
2、暂养优质鱼类。一般来说,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的鱼类都是春放冬捕,所以导致冬春时节鱼价整体偏低,而春夏季,淡水鱼上市较少,造成市场供应紧俏。如在冬闲期间能利用空闲鱼塘低价收购一些既耐低温,又是冬季滞销、春夏季畅销的鱼类进行暂养,至清明乃至端午节期间销售,则既不影响正常生产,又可利用时间差赚取一定的养殖利润,是一条实现增收增效的好路子。 (责任编辑:jhzzb)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养殖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