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蟹培育
1.培育池条件。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埂坚实,池底平坦,淤泥少,不漏水,面积以1×667㎡~2×667㎡为宜,水深1m左右。
2.清池消毒。在蟹苗投放前15~20d,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曝晒数天后,采用干法清池。将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向池四周均匀泼洒,生石灰用量为80~100㎏∕667㎡,并于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做不仅能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及各种病源菌,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还能使底泥里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了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仔蟹的发育生长。
3.注水施肥。蟹苗下池前7~10d,向池内注水50㎝,并投施肥料,培育饵料生物,为蟹苗下池后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通常投施经发酵后的鸡粪、牛粪、猪粪、人粪尿等,用量为150~200㎏∕667㎡。
4.蟹苗放养。应选择优质的蟹苗放养,具体要求是规格比较整齐,体色呈淡黄色或姜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个体粗壮,游泳活泼,爬行敏捷,手感微刺,镜检体内无细菌,体表无聚缩虫及其它异物。用手抓一把已沥去水份的蟹苗,轻轻一握,然后松开,如果蟹苗迅速向四处爬行逃走,则说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则说明质量较差。应根据池塘条件、供饵状况、出池规格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蟹苗的放养量。通常蟹苗放养规格为15万只/㎏左右,放养密度为1.5~2㎏∕667㎡,条件好的池塘可放2~3㎏。面积较大的池塘,由于投喂不均匀,造成后期仔蟹规格悬殊较大,因此,在同一池塘内要求放养蟹苗的批次应相同,规格应一致。
5.投喂管理。
仔蟹饵料种类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种。天然饵料有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人工饵料有配合饲料和小麦、菜饼、豆饼、南瓜等。
蟹苗下塘后至蜕皮变态为Ⅰ期仔蟹期间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不足时可增投豆浆、鱼糜、熟蛋黄等,坚持每天多次投喂,并做到量少次多。Ⅰ~Ⅴ期仔蟹期间以投喂人工饵料或配合饲料为主, Ⅰ~Ⅲ期仔蟹期间日投喂量为蟹体总重的80%~50% , Ⅲ~Ⅴ期仔蟹期间日投喂量为蟹体总重的30%~10%。采用沿池四周定点投喂的方法,将饵料投放在浅水处或水草等附着物上。每天早上7~8时,傍晚6~7时各投喂1次,上午投日投喂量的30%~40%,傍晚投日投喂量的60%~70%。
6.水位调控。蟹苗刚下塘时,将水深保持在30~40cm,池水浅接受光照升温快,有利于天然生物饵料持繁殖,有利于仔蟹的发育生长。当蟹苗蜕壳变态为Ⅰ期仔蟹后,加水5cm,变态为Ⅱ期仔蟹后,同样加水5cm,变态为Ⅲ期仔蟹后,加水10~15cm。采用分期注水可迫使在水线下挖穴的仔蟹弃洞寻食,以防产生懒蟹。在培育过程中,若发现水质恶化,应及时换水;若遇大暴雨,应适当台高水位,以防水温和水质突变,造成死苗。加水时应用60目的网片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
蟹苗经过20~30d的强化培育,蜕壳3~5次后,长成规格达10000~20000只/kg的幼体,个体有黄豆大小,所以在生产上也称Ⅴ期幼蟹或豆蟹,可起捕另池进行幼蟹养殖或直接用于成蟹养殖。
二、蟹种(扣蟹)培育
1.池塘条件。培育池应选择在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饵源丰富、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无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养殖池以东西向长方形为佳。因为这样的培育池向阳面大,对蟹的活动、栖息和觅食均有利。培育池面积以1×667㎡~3×667㎡为宜,坡比为1:3,水深为0.6~1.2m,蟹喜欢在浅水和水草丛中生活,池水过深对其生长不利。土质为黏土,淤泥小于10㎝。池底自进水口一端向排水口一端倾斜,两端高度差为20㎝左右,以便于蟹种起捕。
2.防逃设施。蟹具有强烈的趋流性及趋光性,有很强的逃逸能力。为了防止其逃逸,对池埂要进行加固、夯实、整平,四周应设置防逃设施。在培育池四周用4目/cm2的聚乙烯网片围起,以防青蛙、鸭子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内,网底部埋入土下10 cm,网高1.0~1.2 m,用木桩或竹桩固定。距聚乙烯网片内侧1~2 m处用塑料薄膜作防逃墙,要求内侧光滑,无支撑物,高50~60㎝,底部埋入土下10㎝,并稍向池子内侧倾斜,用木桩或竹桩固定,拐角处做成圆弧形。进出水口应用密网封好扎牢,防止幼蟹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
3.增氧设施。为增加培育池水中溶氧量,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池内应安装微孔增氧设施,蟹种培育池微孔增氧设施的配备功率为0.15kw∕667㎡。使用微孔增氧的优点有:一是溶氧均匀,增氧效率高;二是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效降低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有效地改善了培育池底部环境;三是对幼蟹的发育生长特别有利。
4.放养前准备。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⑴清池消毒。幼蟹入池前10~15d用药物清塘,以清杀野杂鱼、病原菌和敌害生物,为幼蟹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75~100 kg∕667㎡;带水清塘时(水深1m)用量为150~200 k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在30%)干法清塘用量为10 kg∕667㎡; 带水清塘时(水深1m)用量为20~30 kg。
⑵注水施肥。清池后5~7天,注水30~40㎝,注水时用60目网片包扎进水口(网片长2~3m),以防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进入。在幼蟹入池前7~10d,施经发酵过的鸡粪、猪粪、人粪尿等有机肥,用量为300~500 kg/667㎡,并施氨基酸肥水素2~4㎏/667㎡,以加速浮游生物的繁殖,为刚下池的幼蟹提供大量适口天然饵料。平时应追加施肥,最好用生物肥,适当加磷肥,方法是化水后全池泼洒。
⑶栽植水草。在养殖池四周设置1.5m宽水花生带,用竹杆加绳固定。池内保持一定量的水浮萍,池底移植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水草覆盖面应达60%,当水草生长过盛时应人工去除,若过稀则用水花生、水浮莲、水浮萍等水草进行补充。在幼蟹养殖池内种植水草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净化水质,改良底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二是水草可作为蟹的天然植物性饵料,促进蟹的生长,降低培育成本。三是为蟹的活动、避阴、避敌、蜕壳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场所,提高幼蟹规格和成活率。
⑷投放抱卵青虾。在养殖池内投放抱卵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为幼蟹提供天然动物性饵料。投放数量为1kg/667㎡。投放时间在4月下旬。
5.幼蟹放养。重点抓好以下三点:
⑴幼蟹质量。优质幼蟹体色呈青灰色,肢体完整,无伤无病,弄翻后能立即翻正并能迅速爬行,反应灵敏。
⑵幼蟹消毒。幼蟹在捕捉、运输等操作中,极易造成创伤感染,因此,在幼蟹放养前应进行消毒处理,通常是用高锰酸钾消毒,但往往因浓度配制不准,易发生伤害幼蟹或消毒效果不佳的现象。幼蟹消毒剂,配制准确合理,简便易行,现已被广大养殖户认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幼蟹消毒药品。
⑶幼蟹放养。幼蟹从仔蟹培育池中捕出,挑选规格为1500~1800只/kg的幼蟹进行放养,放养量为8~10㎏/667㎡,保持合理的放养量,不仅能有效提高规格,而且还能保持微生态平衡,预防病害发生。
6.饲料投喂。幼蟹除摄食天然饵料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发育生长阶段适当投喂人工饵料,以满足幼蟹生长的营养需要。
⑴饲料种类。天然饵料有水浮萍、水花生、轮叶黑藻、苦草、小鱼、小虾、螺肉、蚌肉等;人工饵料有南瓜、山芋、豆渣、豆饼、麦子、玉米、配合料等。
⑵投饵原则。蟹种培育的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以投喂后2 h内吃完为宜。投喂的麦粒、玉米等须加水浸泡胀足后使用。
⑶投喂方法。培育蟹种时饵料投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控制阶段,时间在7~8月份,主要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占投喂量的70%;第二阶段是促长阶段,时间在9~11月份,主要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占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蟹体总重量的5%左右,具体投喂的量还应根据气候、水质、摄食、病害等情况灵活掌握。人工饵料于傍晚投在浅滩处,开始投饵时,饵料一半投在水中,一半撒在沿水岸上,以后逐步向岸上转移,使蟹种养成在岸上摄食的习惯。
7.水质调控。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措施:
⑴水位调控。蟹种培育前期,水位应保持在0.8~1.0m之间,每5~7d注入新鲜水1次。进入高温季节,水位应达到1.5m以上,并保持稳定,便于控制水体温度,保证幼蟹安全度夏。
⑵水温调控。幼蟹生长最佳水温为22℃~28℃,当水温高于30℃时,幼蟹生长速度受到抑制。长时间的高水温会造成积温过高,易引起蟹性早熟。因此,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好水温的升高。
⑶水质调控。幼蟹对水质的变化尤为敏感,为使水质保持“新、活、嫩、爽”, 水体溶氧保持5mg/l以上,透明度40cm左右,PH值在7.5~8.5之间,具体做法为5~7d注水1次,注水量为10㎝。高温季节3~5d注水1次,特别是在蜕壳期,要勤注水。每15~20d使用1次生石灰改良水质,稳定pH值,用量为20kg/667㎡;也可采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和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铵盐等,为幼蟹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另外,在蟹种培育的全过程中池水盐度必须控制在3‰以内。
⑷增氧措施。科学使用微孔增氧,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是蟹种培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从晚上9~10时开机至次日早上8时,不良天气,中午需增开2h。经常使用微孔增氧,可增加池水溶解氧,并保持池水上下温度稳定,改良水质环境,有利于幼蟹的发育生长。
8.病害防治。病害防治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防病治病贯穿于蟹种培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蟹种培育过程中,重点是预防纤毛虫病、烂肢病、肠炎病等。经常用显微镜检查幼蟹,若发现有纤毛虫,应及时使用纤虫净全池泼洒,若发现有烂肢病、肠炎病等,应使用溴氯海因等消毒药物全池泼洒。
9.蟹种(扣蟹)越冬。投放的幼蟹经4个月左右时间的饲养,可生长成规格达40~200只/㎏的蟹种,一般亩产可达15~20㎏。加强蟹种越冬管理,是提高蟹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越冬前用生石灰(用量为20㎏∕667㎡)对培育池进行消毒后,换去一半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将池水深度控制在2m左右,若水位过浅,应及时补充,以防蟹种被冻伤或冻死。若水质过肥,应及时加注新鲜水。
10.蟹种(扣蟹)捕捞。蟹种的捕捞时间一般为秋季或春季,捕捞方式有投饵诱捕、地笼捕捉、陷阱捕捉、灯光诱捕、注水捕捉、干塘捕捉等多种方法,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捕捞效果更佳。
(责任编辑:jhzz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