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道短:
廉品、美德及其他……
纵观历代清官廉吏,都十分重视名节操守,以廉品美德传家久,不以钱财留后人,形成了“钱财莫为子孙谋,廉品美德后人传”的治家格言,他们都“重德”而“轻财”,他们以松节、梅品、兰德留芳千秋,从而受益晚辈,福被子孙。 古人十分崇尚以“廉”治国,以“德”治家之道,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家和家人都管不好,又何能治国、平天下?曾任两广总督,以禁烟而著称于世的一代清官林则徐,不仅治国有道,而且治家有方,他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位卑未敢忘忧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韧,无欲则刚”。也有自己的治家之策:“儿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子孙不如何,要钱做什么?”一语道出了“钱”与“德”,“财”与“才”之间的取舍关系。 古代清官廉吏也大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人雅士,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名节美德值千金,他们没有给后人留下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用之不竭,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和香如芝兰的美德。妖魔鬼怪皆有情的蒲松龄先生,在儿女出嫁时,什么嫁妆也没有,只陪嫁了一柳箱《聊斋志异》手稿。无独有偶,曾任山东维坊县令的郑板桥,不仅以忧国忧民的品德名扬天下,留下了“卧听衙斋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绝唱,而且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敬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相传郑板桥卸官回乡,只带回了一箱书,一盆兰花,一条黄花犬,然而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有一小偷认为郑板桥肯定有很多财宝,于是在一个细雨潇潇的夜晚光临郑家,潜伏在郑家屋梁上,想乘他熟睡后大捞一把,郑板桥徉装不知,于是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中藏有万卷书,枕边金银无半文。”小偷一听,吓得赶紧下来,悄悄开溜,他又接着吟道:“出门莫惊黄花犬,翻墙休碰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乘着夜色奔豪门”。这位“梁上君子”空手而归,颇感意外。“难得糊涂”板桥先生数十年为官,自己嫁女,也只是给女儿陪嫁了一箱“板桥”书稿。确实寒碜得令古代贪官们可笑,令现代贪官们汗颜。 廉品传家久,美德继世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一不是廉品美德传家典范,他们以良好的家风,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革命先驱陈独秀、李大钊,不是以钱财传家,而是以优良的人品传家,以崇高的风范和高尚的气节教育和引导子女,使他们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以自己高风亮节,以自己的廉品美德,严格要求子女,教育后人,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代品学廉优的卓越人才,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可谓,斯人虽去,风范长存。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党内有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执政与改革开放的考验,过不了金钱关,不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人民谋福利,而是当官为己,为儿女子孙谋私利,聚钱财,图得个“封妻荫子”,他们有的是父子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有的是母子共谋私利,沆瀣一气,结果往往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只能落得个父子同监,母子皆囚,兔死狐悲,身败名裂的下场,北京市原市委书记陈希同父子、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父子、浙江宁波市原市委书记许远鸿父子等一批腐败分子莫不如是,这真是:树倒猢孙散,骂名千载留。原想福泽子孙,却是祸及后人。 自古道:父不贤,子不孝,父不廉,子不俭。父辈是儿女的榜样楷模,更是晚辈的镜子,身教重于言教,父辈的廉品、美德,对后人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好父母方能培养出好儿女,好家风才能形成好品德。对子女教育要严,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宠,失之于奢,失之于骄,而应当严格要求,克勤克俭。“纵观古今天下事,成由节俭败由奢”。如果我们对子女娇生惯养,重财轻德,或用手中的权力,帮助他们为所欲为,谋财谋官谋色,只能培养出“高衙内”、“陈衙内”之类的社会渣滓,最终是:父为子累,子为父害。父子同流,双双倒头,实在是可悲!可悲!可叹!可耻! “钱权莫为子孙谋,廉品美德后人传”。愿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记切记这流传千古的警示之语,并从中得到启迪,这样上对党和人民有利,下对家庭和本人也有利,福泽子孙,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jhzzb)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文化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