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荡涤作风之垢、行为之弊的精神洗礼,这是一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锤炼,这是一份对党的生命线的执着坚守。 2014年2月中旬,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县全面启动。一股务实清廉之风扑面而来,11个镇和县直67个单位,21000多名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磨砺党性心性,在实际行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求真务实中锻造崇高品格,在严整实改中正心、正身、正行,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群众声声赞许。 敢担当 一把手抓 抓一把手 发挥好“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 县委对活动高度重视,先后4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县委书记肖进方强调,各级党委要紧紧围绕“扩量提质、充分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学习伟人周恩来,比肩苏中作表率”为引领,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实抓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各个环节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县委书记肖进方、县长龚晓琴对活动重要部署亲自谋划、关键节点亲自把关、重点单位亲自督查、突出问题亲自过问。县委常委们向全县人民作出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十个带头”集体承诺,带头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平均每月达2次,带头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及时向全县通报会议情况,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在全县树立了榜样。11名县委常委分别建立了联系点,全程指导联系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为面上活动作了示范。实行“一把手”述职推进、约谈提醒、责任追究、公开道歉等机制,督促各单位“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上级做给下级看、领导带着大家干,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活动健康发展。 县委联合抽调30多名干部,组建11个督导组分赴各镇、各部门督导,发扬“认真”精神,为县委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站好岗、放好哨。各镇、各部门党委(党组)以正人先正己的态度和行动推进活动,盯紧“一把手”,进一步明确“一把手”责任,活动开展以来,县、镇、部门党委(党组)班子同志召开座谈会237次,直接听取意见建议1.62万条。 金南、闵桥等镇还创新机制考核“一把手”,考学习增本领、考整改强服务、考执行促发展,形成谋划部署见“一把手”、指导检查见“一把手”、领衔破难见“一把手”、整改落实见“一把手”的可喜局面。 县抓镇、镇抓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抓好落实。各镇、各部门领导干部,作表率,当示范,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主动剖析、深刻反省,带头实干,边学边改,扎实有序推进活动。 同时,我县在如火如荼推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人治事、事砺人”的好氛围,推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入,把教育实践活动与“驻百村连千企进万家”、“党员爸妈爱心援助”、“大学生村官平安法治先锋”、“千名教师联万家”、“荷都党员服务群众在行动”等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结合起来,与创立“一公里警务圈”,开展“党员三心行动”,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四百工程”、“民事代理服务卡制度”、重大工业项目施工前容缺(模拟)并联审批实施办法等结合起来……以载体有效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服务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我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群众路线网、《新华日报》、《淮安日报》、淮安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共采用稿件3800多篇。 强信念 真学深思 细照笃行 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我县就把学习教育摆在首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保证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实效。各镇、各部门制定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集中学习,按照“三个结合”、“四个落实”原则组织学习教育活动,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境课堂相结合、必读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党员干部参学率达到100%。 以先辈先贤为镜,在理想信念上找差距。活动一开始,我县组织90多名“一把手”走进实境课堂,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参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学习周恩来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等专题讲座,观看《身边人眼中的周恩来》、《焦裕禄》电教片,从缅怀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学习伟人精神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以党章党纪为镜,在宗旨意识上找不足。县委常委会带头制定学习计划,开展专题中心组学习会。就坚持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县委常委会向全县人民作出“十个带头”公开承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33个党(工)委、1277个基层党组织分层分类推进学习,普遍召开1次集中学习会,集中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十二项规定、县委十项规定等改进作风方面的要求,“一把手”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具体认识和体会。 以群众意见为镜,在服务理念上找缺失。“进村赶考”成了全县党员干部一门必修课。进农家、交朋友、听意见、解难题……虽然考题各异,但评判的标准只有一条,走好群众路线。通过及时、多种渠道征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真学深思,较好地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快转变、工作上台阶。 在一场场集中学习,一次次讨论交流中,党员干部不断充电、洗脑、提醒、补足精神之钙,使群众路线进一步深扎于心、践行宗旨意识进一步自觉坚定。 接地气 敞开大门 真听意见 迈开脚步丈量民情,敞开心扉听取民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我县党政和各镇、各部门“一把手”纷纷带头深入基层,聚焦“四风”问题,以群众为镜,查找自身不足;以群众为师,汲取前进营养;以群众为亲,解决实际问题,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活”。灵活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金南镇推出“下村坐班日”、“集中走访日”、“固定服务日”等措施,保证干部进村访户时间。黎城镇党委班子以上率下,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集中一段时间沉到基层,开展“党员干部家家到、困难家庭户户帮、百家企业个个连、村民代表季季谈、民情信息月月报”等系列活动,建立“三访一报”制度等举措,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镇党委工作的意见建议,梳理出党员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七大类24项,对镇、村干部意见建议57条,群众最关心的问题83个。 满足群众需求做到“细”。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回应群众关切。闵桥镇领导干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体验群众的日常生活,以此找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塔集镇党员干部进驻全镇200多名党员家中,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县卫生局针对乡村医生人员不足、村级医疗质量不高、农村居民就医不便、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和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到镇村服务少、与群众主动联系少、接地气少等问题,开展“百名医生联百村,千名职工联万家”医疗惠民行动,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选派100多名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分别与全县148个村(居)结对联系,开展“一对一”的医疗惠民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的服务类型,创新工作方法,推出“差别化服务法”,满足了各类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上半年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33704件,所有事项均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未出现一例群众投诉事件,群众现场打分满意率达99.96%。 交给群众评判做到“诚”。构建群众参与评判的平台,诚心实意地保证评判过程能看到群众身影、听到群众声音,让群众监督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使活动过程始终处于群众的视线里。78个单位正职公开承诺,邀请县“两代表一委员”,对机关办事作风、服务效率有直接感受的村(社区)干部、普通群众、企业等参与打分。县公安局建立“一公里警务圈”,为3800余名群众提供了上门服务,向2万余名群众宣传了安全防范常识,帮扶失足青少年43人,收集各类治安线索45条,协破案件100余起,现场调解矛盾纠纷186起,帮助群众办实事、做好事192件,有20万名农民直接享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定期上门服务。 党员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在实践中磨砺、在磨砺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高了“和群众交心、替群众操心、与群众同心”的群众工作能力。目前,全县各地党员干部已走访农户5.7万户,走访面达75.5%,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8万多个。 聚“四风” 查剖问题 开展批评 如何瞄准“靶心”?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全县各镇、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全面查摆,不断聚焦,既围绕“四风”找共性问题,又有针对性地查个性问题。 “隐蔽测速是否有钓鱼执法之嫌”、“如此食品令人堪忧”、“臭水沟治理为何这么难”、“小区何时能靓起来”、“违建为什么屡禁不止”……在5月24、25日连续两天“荷都聚焦”全媒公开问政活动中,现场曝光各类难热点问题47个。 问题越来越聚焦,病根在哪里?“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沉甸甸的问题,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深思。 只有“红红脸,出出汗,清清污,排排毒”,党员与百姓之间的隔阂才能逐渐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才能更加深厚。6月上旬起,县级四套班子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镇街道领导班子,逐级召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对班子集体的问题直言不讳,对个人问题也不遮掩修饰,敢于揭短亮丑。 在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县委常委班子对照检查自我批评,班子及成员共亮出“四风”问题167个;相互批评当面锣、对面鼓,共提出批评意见141条,批评时“辣味”很浓、“火药味”十足,树立了标杆,放好了样子。其他各级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全部顺利召开,都能坚持时间服从质量,把功夫下在会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反复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按照“五必谈”要求深入开展谈心交心,确保把问题找实找准。自我批评、相互批评普遍都是坦诚相见、直奔问题,有份量、有质量,特别是相互批评有深度、有“辣味”、有针对性,既动真碰硬、揭短亮丑,又相互提醒、真诚帮助,红了脸,出了汗,加了油,鼓了劲,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受到震撼洗礼。 重整改 立说立行 即知即改 县、镇、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自始至终着力解决问题,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问题整改回应群众期盼,赢得群众信任。至目前,全县已边查边改问题1947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356件,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都得到及时跟进解决。 在听取意见过程中,注重拓展意见的“广度”、挖掘意见的“深度”、丰富意见的“厚度”。通过召开座谈会、交心会、调查问卷、走访调研等形式,听取“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行政效能监督员、离退休老同志等方面意见;在全县商业中心、集镇、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立意见征求点,开展“人大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收集群众反映的住房、医疗、就业、交通、教育等民生问题;充分利用“阳光金湖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勤廉热线、金湖论坛等载体,设立邮箱、开设微博等媒体,收集社情民意,重视县纪委、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收集情况,全县征求意见覆盖面达到70%以上。 即知即改,做到“明知明改”。对先后形成的86件县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交办事项、55件惠民实事和20项问题清单,运用“三单一公示”即知即改。开展“三整治一督查”专项活动,抓好行政效能专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县镇机关干部走读和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专项督查,雷厉风行抓好落实。做到立行立改,对存在的文山会海、干部到企业违规兼职,公车超标配备、多占办公用房、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公款吃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四风”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即知即改,做到“真知真改”。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对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充实调整提出20项专项整治任务,制定专门整改方案,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整改责任人。把正风肃纪作为推动整改落实的重要手段,县纪委先后3次通报了7起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典型案件,处理32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受触动和警醒。目前,专项整治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社会风气整体好转。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出台《关于推进惠民实事项目落实的若干意见(试行)》,让群众直接参与对项目完成情况打分测评,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出真招、练实功。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与176家企业、352个困难户等结对挂钩联系,开展“进百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推进服务环境转变,创新重大工业项目施工前容缺(模拟)并联审批实施办法,从调整流程、精简环节、压缩时限入手,构建标准化审批服务体系,变“门难进”为“即时进”。 即知即改,做到“深知深改”。从活动一开始就着手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实施细则》《关于严格规范共产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金湖县党风政风监督问责办法》等制度,推行“微平台、微调研、微行动”工作法,力求对解决“四风”问题釜底抽薪、正本清源。对应20项专项整治任务确立出台和完善36项制度,主要包括《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等,这些制度为转变作风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将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行为准则和刚性约束。 一个个便民举措、一件件为民实事,不断落到实处。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不少群众感叹,不良风气正在消减、风清气正的好环境日渐形成。整改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我县正着手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行得通、管得长的制度规定,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践行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相信,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将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为建设美丽荷都、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伍华莉 姜海舟 顾仕权) |
(责任编辑:部办)
文章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