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如何从改良向革命转变唐春元2012年12月18日09: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辛亥革命前后的毛泽东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不密切和直接,但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却深深影响了他。辛亥革命前后,思想和世界观都还处于过渡期的毛泽东,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热血青年,他不仅因为支援武昌起义而参加了革命军,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政治见解。辛亥革命前后是毛泽东的思想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辛亥革命前夜,毛泽东第一次接触新思想 关于第一次接触新思想,毛泽东记忆犹新的是《盛世危言》这本书,而且后来多次回忆起这本小册子对他思想转变的影响。他曾对采访他的外国记者斯诺说: “我读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书,我当时非常喜欢读这本书。作者是老的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装备——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引进中国。”“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年,中国已经处于辛亥革命的前夜,毛泽东当时只有15岁。 毛泽东从8岁时开始读书,一直到13岁,读了5年的私塾,接受了比较正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当时就对《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书能倒背如流。对《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儒家正统的东西,也能理解其中的精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不是很喜欢读经书,而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会精打细算的农民,见儿子大了,可以在家里当一个劳动力使了,加上毛泽东读书又“不务正业”,专门看那些“歪门邪道”的“反派”书,所以,就不准毛泽东再上私塾,要他辍学在家务农。在此期间,毛泽东读过从表兄文运昌处借来的一本《盛世危言》。 1909年秋,毛泽东复学。当时,一位名叫李漱清的教师从外地回到家乡韶山冲。这位长沙法政学校的毕业生,是个思想开明的维新派人物,与毛泽东的同学李庆丰是本家。李漱清回到家乡以后,积极主张废庙宇、办新式学校以开发民智,尤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女人缠足…… 李漱清的返乡,引起了乡里人的广泛争论,一些思想守旧的人斥之为“过激派”。而毛泽东却很喜欢李漱清,很敬重李漱清的学识和见识。所以自李漱清回到韶山冲后,毛泽东经常到他家去借书,去听他讲述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大形势,从中接受了新知识,感受了新思想。 一来二去,李漱清也对少年毛泽东非常赏识,感到毛泽东不仅悟性极强,而且有着自强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进取的蓬勃朝气。于是,李漱清特别介绍一些反映维新思想的书给他看,并告诉他如何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髓。他多次告诉毛泽东要重点读读《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和《盛世危言》这两本书。 《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是早期具有改良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有洋务经历,熟悉西方情况,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当作中国“富强之本”。他认为,中国要富强,要做到“船坚炮利”,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必须特别重视教育。 毛泽东非常喜欢这本书,反复看了好几遍。他完全被书中所描述的变革前景与作者的爱国热忱感动了。 毛泽东后来还多次谈到另一本小册子《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对他的影响:“尤其是在我读了一个谈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之后。我甚至现在还能记得这小册子的开头第一句:‘呜呼,中国将亡矣!’它讲到日本的占领高丽与台湾,中国的失去安南、缅甸等。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为我祖国的将来痛心,开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青年毛泽东如何从改良向革命转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