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邓小平论旅游的战略思考杜一力2012年12月18日08:5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国家旅游局先后三次整理发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论述,每一次整理都是一次深入的学习,每次学习都增加了对邓小平论旅游深刻内涵的理解。邓小平论旅游最根本之处在于倡导发展旅游业并为中国旅游产业定性、定方向、定目标;最不易之处在于具体论及到旅游产业自身规律中几乎所有主要问题,是一个系统的旅游经济思想;最感人之处是无处不在的对旅游人的激励和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其深刻之处在于论述的是旅游,考虑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在当前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过程中,邓小平“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的激励和千方百计探索创新发展的经验,是他留给我们的永远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邓小平;旅游;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重温邓小平关于旅游的重要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国家旅游局先后三次整理发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论述。第一次是1990年,为纪念改革开放10周年,全国各行业都进行10年成就总结,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注定所有关于旅游业的历史描述都要从邓小平对旅游业的论述开始。因为此前中国旅游业呈五“无”状态:无概念、无市场、无规模、无目标、无政策。对邓小平首先提出的要抓旅游业的要求,当时从事旅游业的同志耳熟能详:搞现代化要抓两油(游)——石油和旅游;到本世纪末旅游创汇100亿。但这些内容多是道听途说,为把口耳相传的指示搞准确,我们深入搜集资料,精心整理后上报,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审核,得到当时小平同志办公室的批准,于1990年在《中国改革全书——旅游卷》发表,并随后在《中国旅游报》全文转载。同时发表的还有当时另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旅游业的论述。第二次是2000年,以国家旅游局1990年整理的资料为基础,中央文献研究室全面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审定,最后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版了比较系统地反映邓小平论述旅游的历史文献——《邓小平论旅游》。该书收录了邓小平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集中论及旅游的五次讲话、六幅题词和九幅照片。2000年3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该书出版发行座谈会。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世界旅游强国奋进——写在〈邓小平论旅游〉出版之际》的评论员文章。第三次整理,是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依据中央文献研究室2004年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年谱》,我们系统梳理邓小平从1977年到1986年10年间涉及到旅游业发展的32次谈话,进行研究和学习。这32次谈话如线串珠,更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对旅游经济的一贯思想。作为一位文献整理的参与者和旅游工作者,每一次整理都是一次深入的学习,每次学习都增加了对邓小平论旅游深刻内涵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敬佩。 一、邓小平论旅游最根本之处在于倡导发展旅游业并为中国旅游产业定性、定方向、定目标。 1977年之前,中国没有把旅游当作经济产业。邓小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提出旅游业产业属性的第一人。他把轻工业、手工业、补偿贸易、旅游业并列,要求放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来发展,指出“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搞旅游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既然搞这个行业,就要看怎样有利可图”;“要抓利润,利润不是帅也是将嘛”;“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行业”;“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旅游业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大搞呢?”(参见《邓小平论旅游》,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在同民航总局和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的负责人系统谈旅游和后来与工商界人士谈经济时,邓小平两次提出了著名的百亿美元目标要求:“你们搞业务的人要仔细研究一下。同外国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账。一个旅行者花费一千美元,一年接待一千万旅行者,就可以赚一百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五十亿美元。要力争本世纪末达到这个创汇目标。”同时提出落实要求:“以发展旅游为中心,搞一个综合方案报中央。”(《邓小平论旅游》,第2、3页。)邓小平的这个要求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第一个发展目标,它改变了旅游部门的机构性质,造就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1996年,中国旅游业提前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实现100亿美元的创汇目标。旅游业普遍感念的一句话是,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旅游业。 (责任编辑:部办)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体悟邓小平论旅游的战略思考--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