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西楼会议张金才2013年02月05日11:0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京党史》(2011.01)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七千人大会结束后不久,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刘少奇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1962年国家预算和经济形势问题。由于是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的,后来被称为“西楼会议”。陈云在这次会议上就当时的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作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调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七千人大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大跃进”以来所犯的错误,中央领导人带头检讨、承担责任,创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奠定了基础。但是,会上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左”的指导思想,大家对当时财政经济方面困难的估计仍不够充分,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西楼会议根据七千人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对七千人大会未能充分展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了一些在七千人大会时没有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使中共中央认识到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来进行调整。 西楼会议讨论中发现,1962年国家预算收支指标,“有些收入不落实,有些支出有缺口,表面上平衡,实际上有一个相当大的赤字”,计50亿元。[1]这些情况是原来不了解的,使中央领导人感到震惊。为此,刘少奇强调:只有暴露了问题,才好解决问题。[2] 应刘少奇的要求,陈云在23日的会议上,就当时的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作了长篇讲话。他直率地指出:“目前的处境是困难的。”他认为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业在近几年有很大的减产。1961年与1957年相比,粮食产量减少了800多亿斤,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产品减产也很多。粮食不够吃,人民群众肚子里没有油水,身上缺少衣着,这都是农业减产直接带来的后果。 (二)已经摆开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性,同现在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不适应。职工和城镇人口增加过多,不仅农业负担不了,工业也负担不了。 (三)钞票发得太多,通货膨胀。这几年挖了商业库存,涨了物价,动用了一部分黄金、白银和外汇的储备,在对外贸易上还欠了债。一方面多发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一方面农业、轻工业减产,国家掌握的商品少,这两方面不能平衡。 (四)城市的钞票大量向农村转移,在物资少、钞票多的情况下,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投机倒把现象。 (五)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很多。 陈云提出六条克服困难的重要措施: (一)把1963至1972年的10年经济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恢复,后一阶段发展。陈云估计农业的恢复大约要三至五年;在恢复阶段,工业只能是放慢速度,进行调整。 (二)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陈云认为,这是克服困难的一项根本措施。应在1961年已压缩城市人口1000万的基础上,继续压缩,不仅要动员“大跃进”中进城的农民返回农村,充实农业的生产力,还要动员一部分家在农村的职工“回家吃饭”。 |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
搜索 1970年,1933年,三类物资,中国共 更多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