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工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县政协组织了专题调研组,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全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加大园林城市建设力度,城市特色更加明显。城市建设档次彰显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工作中,我县注重吸收外来优秀元素,一是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高品味、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切实提高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水平,打造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二是大手笔实施城镇“增绿”工程。突出城区关键路段、重点节点、窗口地带,因地制宜、因景制宜进行带植、丛植、群植,努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园林绿化水平。新建、改扩建了公园、广场和街心游园、街头绿地28个,公园绿地面积119.3万平方米。对城区22条主干道30多公里道路实施立体式绿化,城市林荫道路推广率在90%以上,城区道路绿化率达30%以上。实施滨河绿化、社会建绿工程,将城乡绿化有机相连,构成了城乡一体化生态体系,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9%,城乡森林覆盖率达到24.7%;三是创造性的搞好“添亮”工程。着力抓好灯光景观设计和建设,追求灯具造型的大气和现代气息,使金湖的夜晚流光溢彩,2011年以来新完成32条市政路段的路灯工程,亮灯率超过98%。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实施新城区、开发区、老城区贯通工程,城乡形成了十纵六横的道路网络。搞好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改善公交运营条件,新辟并优化5条公交线路,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了11.8%,城市公交运营上了一个大台阶。强化市政公用和防洪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城乡供水处理工艺,提高管道燃气覆盖率和供应保障率,健全分配电网和供电预警保障机制,统筹各类工程管线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改造。建成日处理能力4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0多公里,城市污水收集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在85%以上;城市燃气入户使用率逐年提高;扩建老自来水厂,建成第二自来水厂,城市供水覆盖率达100%;铺设道路排水管网70多公里,城区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对新城区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对旧城区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建成金湖县第二中学新校区、县人医门诊和住院新楼、防汛调度中心、规划展示馆等公共建筑;建成建材市场、农资机电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等服务性建筑,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3、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十二项工程,突出抓好湿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重整治城乡结合部、背街后巷和集镇环境。加强城市主次干道沿线治理,组织开展了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和城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极大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模式,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治理网络,全县农村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实施县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优化“四位一体”管护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镇村环境明显改观。加强城市管理,推进数字化城管,完善城市公厕、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去年,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市第一,在苏北率先被命名为省生态县,并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创成国家卫生县城,获评全国首家中国气候宜人之乡。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4、力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体制不断创新。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改革试点,出台了《金湖县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工作意见》,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4.6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9%,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超83%。同时,出台《金湖县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规划至2017年,全县培育建立300家家庭农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85%以上。深化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制定了《金湖县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实施32个城乡挂钩复垦项目,涉及10个镇,281个地块,共搬迁农户近3000户,复垦农村建设用地8373亩,新增农用地8305亩,新增耕地7919亩,新增建设用地5406亩。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规划体系不健全。一是规划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规划管理力量薄弱。二是各项规划衔接不够。城市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够,没能做到“三规合一”。三是村镇规划仍需进一步完善。 2、城镇化总体水平低。2012年我县城镇化率达45.8%,2013年达47.3%,但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江苏省城镇化率64.1%),与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值55%还差7.7个百分点。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镇,甚至包括县城城区的建设水平,仍然停留在90年代末期的水平。 3、基础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管网缺乏科学论证,规划有不合理的现象。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多数小城镇建设起点较低,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功能弱;城镇规划和管理滞后,城郊和村镇的无序建设、盲目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够强。 城中村、城边村、旧城区、旧住宅区和小街小巷改造进度不快。镇域布局分散、集聚功能弱,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供水、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科技、教育等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减弱了人口就地转化的能力。 4、产业支撑乏力。一是工业总量偏小,其中重点产业所占的比重仍偏低,乡镇缺乏产业支撑。二是农业产业化推进不快,传统农业比重偏高,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三是城镇服务业发展不快,服务业发展氛围不够浓厚。 5、机制、体制障碍制约。现行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进城农民再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城镇化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不少农民不愿因身份转变而放弃拥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等优惠,甚至出现回迁现象,导致了农民进城的后劲乏力。 三、几点建议 (一)以规划为先导,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要紧扣“一主四辅”空间布局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把规划编制与“城镇经济发展、产业特色、资源开发、城乡一体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四辅”、主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同时,做好环保、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行政区划调整,适时实施并镇并村,优化县镇布局,统一教育、户籍、就业等政策,重视县域内的交通衔接,打通交通阻塞点,完善县城内部循环,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县镇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要严肃规划的法定性,把住规划编制,变更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各个关口。加大规划稽查力度,禁止出现违法、违规、违章建设行为。 (二)以产业建设为抓手,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一是增强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要缓解“融资难”。认真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向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倾斜;规范经营,使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发展实现更好地对接,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减轻企业负担。优化长效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引导和服务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减税提薪”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促使其轻装上阵。要化解“用工难”。通过外招内引,加大农民工、外来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优化农民工、外来人口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化解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招工难”问题。二是提升农村综合软实力。要大力扶持本土特色农业发展,抓好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打响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工作,推动农产品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力争让农村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从而提升农村综合软实力。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养老服务业。要从旅游规划开始抓,有机融入休闲、文化、养生、养老等特色元素,切实抓好旅游景点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力争打造2—3个高等级休闲旅游景区以及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突出我县旅游资源的生态特色风光的宣传,推动风光旅游、休闲、养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快旅游品牌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包装和宣传工作,并围绕旅游业的发展谋划打造养生养老等服务业的发展,大幅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承载功能 构筑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重点对接和规划好宁淮城际铁路、淮扬西线、高邮湖大桥、淮六公路、金宝高速等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构筑交通对外大通道。推进铁路对接、开展港航提速、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步伐,继续实施镇村公交建设,力争“十二五”末镇村公交通达率达80%,构建更加完善的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加快中高级客运车辆更新步伐,优化城市客运站场线网布局。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以道路、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向周边村镇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大雨污管网分离铺设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污水达标排放。围绕“四辅”集中打造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城镇和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社区,努力提升城镇和社区的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坚持新、老城区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旧城区、旧住宅区和小街小巷整治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完善社区卫生、环卫设施、停车场、人防工程等服务设施,加快城市建设由规模膨胀向内涵提升转变。扎实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县城区河流治污的力度,彰显水乡金湖的特色。坚持资金向村镇倾斜,公共服务设施向村镇延伸,推动村镇加快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村镇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巩固农村垃圾治理成果,积极开展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四)以创新为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巩固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和全民医保制度,实现“病有良医”的健康目标;积极实施公益性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动广播和互联网向农村覆盖。二要注重改善民生民享。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出限价商品房,有力解决外来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消除户籍隐形权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要提高市民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理念,以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引领市民,用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影响市民,拿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塑造市民,全面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同时,市民也要积极提升自身素质,摒弃陈规陋习,崇尚先进文化,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成为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受益者。 (五)突出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加强推进力度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要把推进一体化作为“一把手”工程,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好城乡一体化推进政策的制定落实,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围绕城镇建设融资、产业支撑、城中村改造、农民集中区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点问题,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科学制定一体化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确定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相关单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将一体化推进任务逐级分解到具体单位,明确标准时限,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实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推进一体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在全县形成关注一体化、参与一体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快一体化建设步伐。三是强化督查,严格奖惩。要加大督查力度,实行“每月汇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及时掌握一体化建设进展情况,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要把推进一体化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对在一体化工作中表现出色的进行表彰奖励,对作风拖拉、工作不力的严格问责。 (责任编辑: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