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是一个人口小县、农业大县、工业强县、生态示范县、资源富足县,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镶嵌其侧,淮河入江水道迤逦而过,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绝佳,素有“水乡湖城”、“淮上明珠”、“苏北小江南”、“沪宁后花园”之美誉,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鱼米之乡”、“禽蛋之乡”,也是全国首批“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全县下辖11个镇117个村,970个联组,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5.8万人,县域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20平方公里,陆地9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万亩。 近几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重点突出培育新型品牌农民,积极引领现代农村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使新型品牌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先进思想的代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 一、把握大势,科学定位,精心谋划新型品牌农民建设路径 遵循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金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精心谋划,培育新型品牌农民,切实推进具有荷乡特色的“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 (一)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强化思想指导。实施“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已经多年,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处在一个经济大发展、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新的历史起点,金湖有着许多良好的机遇,也面对不少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深化“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为农村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优良的环境?怎样才能在金湖这片热土形成凝聚力、增强吸引力、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金湖”专题调研,在全县广泛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金湖怎么办?自己怎么干?”大讨论,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了“新型品牌农民在金湖”、“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等专栏,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深入思考发展路径;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宣传,全县干群在深化“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上达成了“两手抓、两个强化”的共识:从金湖实际看,由于农村人口比例与农业经济比重偏大,受传统内陆封闭发展的影响,一些农民思想观念僵化保守,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经济意识较重,与外界交流融合的能力较弱,主体意识淡薄,等待观望思想较重。金湖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化、城市化水不算高,县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手抓新农村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努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努力确立并强化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的热情与干劲,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又要强化在新农村农民中涌现出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让农民的思想、观念、语言和行动跟上时代步伐,能抓住市场机遇、能追求先进文化。县委主要领导精辟地指出,把农民由“农夫”变成“农商”,成为新型品牌农民,是“软黄金”、“软实力”,能够为实现金湖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要牢固树立抓新型品牌农民,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思想观念,要把培育新型品牌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实现率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以科学的建设规划强化政策先导。有了科学的决策,还需要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培育新型品牌农民的实践。我们深入农村调研,广泛征询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精心谋篇布局,先后出台了《金湖县新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在全县开展“新型品牌农民”争创评选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新型品牌农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即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培育新型品牌农民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的文化、科技、人文等“三大素质”为重点,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具体体现在有科技知识、有经济头脑、有市场意识、有发展能力、有致富本领、有政策法律观念、有文化文明素养、有道德情操、有示范带头作用、有规模和实力的“十有新型品牌农民”为主要内容,切实实施以提升新型品牌农民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工程”、以激发新型品牌农民大显身手为重点的“投资创业工程”、以陶冶新型品牌农民思想境界为重点的“道德情操工程”、以放大新型品牌农民效应为重点的“惠民共富工程”;以张扬新型品牌农民形象为重点的“风采展示工程”等“五大工程”,从而推进我县培育新型品牌农民的整体行动和各项工作。 第一阶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实现“五新”,即农民精神风貌有新变化,农村生态环境有新提升,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村文化有新繁荣,农民收入有新提高;第二阶段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县小康社会之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六大”显著变化,即农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品牌农民的引领作用显著发挥;农民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明显增强,村容村貌显著优化,城乡差别显著缩小。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我县全面启动新型品牌农民建设工程。 (三)以科学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品牌农民建设,牢固树立抓农村发展必须抓新型品牌农民建设、抓新型品牌农民建设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新型品牌农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综合考核体系,把新型品牌农民建设作为评价各地各部门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县委每年都要召开专题常委会,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讨论工作。成立了金湖县“文明育农,科技富民”暨“培育新型品牌农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副组长,成员分别由农工部、农业局、林牧渔业局、民营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工商局、科技局、广电局、文化局、财政局、农行、信用社、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专门设立办公室,由一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各镇也都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保证工作正常运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合下“一盘棋”、共唱“一台戏”的大格局。 以县委、县政府文件的形式,先后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的十条优惠政策》、《关于扶持建设农民创业点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奖励办法》、《关于启动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的优惠政策》等文件,从土地、资金、服务、减免规费,手续帮办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为培育和发展品牌农民创必要的条件。我们还注重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利用我县的“一报两台”和信息中心,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专题片,隆重推出新型品牌农民建设工程的内容,重点宣传培育品牌农民的意义、标准和条件,突出报道一批创业有成、事业有为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并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专题会、座谈会、现场会、事迹报告会、总结表彰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全县的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奔头,创有劲头,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品牌农民建设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识、引起共鸣、激起共振。 二、 统筹兼顾,创新载体,扎实推进新型品牌农民建设工程 立足金湖实际,面向金湖发展,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建设载体,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以“五大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品牌农民建设,深化“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 (一)以提升新型品牌农民整体素质为重点,着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 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品牌农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县坚持以教育部门“职教中心”、劳动部门“中心政科学校”,农业部门“农干校”、“农业广播电视大学金湖分校”等职业和技能培训机构为支撑,以镇“党校”、“农民培训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各镇行政村“农民业余文化学校”为基础,以现代网络、电视教育为补充,形成了覆盖城乡、县、镇、村三位一体,政府办学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培训网络。目前,县职教中心面积47公顷,建筑面积7300平方,专业教室34间,课桌凳近700套,有各类图书近万册,电脑60多台套,有专兼职教师144人,是我县实力最强的技能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职业技能的毕业生。 全县11个镇都已建立了“农民培训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每个校园面积都在3000平方以上,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以上,并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117个行政村都有“农民业余文化学校”。全县有实力和规模的技能培训机构21个,有专兼职教师300余人,大都具有中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完备的培训计划和教材教案,还有电脑近700台套,有车床、电动缝纫机等实习设备近1000台套,每年可培训1.5万人。我县坚持走农、科、教一体化的路子,把技能培训的重点放在培育新农民,特别是培育新型品牌农民上。在培训的方向上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农村发展,面向农民需求,面向新技术、新时代;在培训的方法上坚持“五个结合”,即长期办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用技术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并坚持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因材施教,重点围绕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劳动技能的需要,突出抓好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致富技术的培训,做到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定时培训。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方针,重点加大创业、就业和高效农业培训,整合劳动、职教、农技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突出贸、工、农、种、养、加一体化,加大培训力度。在坚持常规的基础上,成功地举办了“五项特色”培训,即“返乡农民创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村干部、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等,并坚持跟踪服务,使他们所学知识能在创业中真正发挥作用。去年以来,我县就有 246名农村青年通过创业培训,投资创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000万元,创办了一批仪表、电缆、五金机械、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小规模企业,带动农民就业1500多人,形成了培训创业的“倍增”效应。近几年来,共培训农民劳动力近8万人次,转移就业达7.5万人次。此外,我县把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上投入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每个部门和乡镇投入技能培训资金都在10万元以上。 (二)以激发新型品牌农民大显身手为重点,实施投资创业工程 。 新型品牌农民的价值意义,就在于投资创业、建功立业,就在于引领导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积极为他们干事业、创大业,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用武之地。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鼓励农民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鼓励和促进农民自主创业若干优惠政策》等,从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对创业能人从政治和荣誉上给予鼓励。同时,重视环境建设,着力打造一个服务优,办事快,效率高,风清气正,人民满意的投资环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全程帮办”工作组,建好“行政审批中心”,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严控收费,快捷高效地为创业者帮办审批手续,使创业者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成立了“农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农民创业专家指导咨询团”等服务组织,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可行研究决策支持。我县积极推进”筑巢引凤”和“凤还巢”创业工程,在创建县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县民营工业园,占地300亩,让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创业项目在此落户,目前已入驻中小规模项目 38个,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在每个镇都建成了工业集中区,并已初具规模,不仅达到“五通一平”的要求,而且建成了2万m2的标准化厂房,其中黎城镇大兴村创业园占地面积1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3.5万m2 ,银集镇、金南镇、闵桥镇、涂沟镇等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一批新企业、新项目。全县117个行政村也都充分利用并村联组和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资产创建农民创业点,每村创业点建筑面积都在1000m2以上,重点村面积在10000m2以上,黎城镇大兴村、徐良村、银集镇淮建村、闵桥镇闵桥村等都在20000m2以上。县、镇、村三级联动的载体建设,使创业农民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全县上下的创业热情如春潮涌动,竞相迸发,几年时间,我县就有2400余名农民投资创业,启动民间资本达16亿元,其中有规模和实力的品牌企业就达1900余家,带动就业近12万人次,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三)以陶冶新型品牌农民思想境界为重点,实施道德情操工程。 以活动感染人,引导农民知荣明耻,崇尚文明,力革陋习,和谐乡村新风扑面。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依托,以农村党员为主体,以培养“双强”型、“双带”型品牌农民和村干部为手段,以提升品牌农民思想境界,积极实施“道德情操”,“育人铸魂”工程。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以宣传教育,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培育有文化、有理想、讲文明、守法纪、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道德情操型“品牌”农民为目标,充分发挥城乡文化阵地的作用,通过“荷花.美食节”、“农民文化节”、“社区艺术周”, 开办“文化广场”、“市民大讲堂”等活动形式,结合“三城”同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全县11个镇都建成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全县117个村都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并建成了85个“农家书屋”,形成了城乡结合,上下互动的“大文化”格局。在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坚持“三贴近”,开展“三下乡”,通过开展了《公务道德规范》教育和“三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开展了农村和谐、和美、和睦“三和”家庭的评选,共评出“三和”家庭1.8万户,引导教育他们正确处理立德、立人、立业的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奉献社会,在关注弱势群体,关怀“留守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真情和爱心,当好思想道德的楷模,使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弘扬,每年爱心捐款都在1000万元以上。 (四)以放大新型品牌农民效应为重点,实施惠民共富工程。 放大新型品牌农民作用,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和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具体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功效。我们注重发挥品牌农民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优势,按照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通过多种手段,因势利导,使他们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让一品成多品,让一业兴全村,让一人富一方,达到联动、联带、联富的目标,使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闵桥镇位于高邮湖畔,该镇积极开发水面资源,建成了“万亩荷花荡”,集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一体,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荷文化传承基地”。在多年生产经营中,催生了一大批象陈士宏、季本林、曹宝莲等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种藕能手”,在他们的引领下,该镇拥有种藕大户120户,并成立荷藕合作社,他们生产的“白玉”牌优质荷藕畅销全国各地,并由荷藕产业催生了加工企业。该镇农民张太湘投资500万元,创办了“荷藕食品厂”,年加工生产藕制品500万吨,安排农民就业150人,年销售达1500万元,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县荷藕种植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种植大户达2100户,并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涂沟镇是有名的水产养殖大镇。特种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是该镇的特色和优势。在多年的发展中,该镇诞生了一批高产示范基地和规模养殖户,并形成了象张太明、张涛、颜永胜等一大批养殖、加工、销售的“品牌”农民。在他们的带动下,该镇涌现了800多个养殖面积在500亩以上,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专业户重点户,并建立了8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和5个营销合作社,社员达1100人,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销售水产品达2.5亿元,并推动了全县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养殖大户达5300户,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型“品牌”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和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各具特色主导产业,达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规模和实力。特别是我县的特种养殖业、种植业、加工、服务业发展迅猛,效益显著,使农民的收入逐年提升,每年增长15%,特色和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 (五)以张扬新型品牌农民形象为重点,实施风采展示工程 品牌农民需要有品牌形象,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和品牌效益。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和“品牌”农民,充分发挥工商、质监、农业、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整体包装,隆重推出,打出农产品品牌,按照产业特色,进行注册申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农产品品牌商标52个,其中市级以上22个,省部级以上10个,并形成了一系列耳熟能,名声响亮的知名品牌。在水产品上,有“金子湖”牌大闸蟹、龙虾、青虾、银鱼;“玉玲珑”牌芡实、“浪里白”、“白玉”牌荷藕、有“清水湾”、“金玉”、“金叶”、“金粟”牌大米;在禽蛋上我县有“金水”、“金阳”牌双黄蛋;在蒿茶上,我县有“九里荒”、“老龙窝”、“天生草”等品牌,为我县的农产品打入国内国外创造了条件,形成品牌了产品、品牌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打造新型“品牌”农民工作中,我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他们闪亮登场。我们先后全县开展了“双百佳”评选活动,即“百佳”创业标兵、“百佳”品牌农民的评选活动,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进行命名表彰,对成绩突出的“品牌”农民,上报省市劳模,乃至国家级表彰。 涂沟镇农民张太明从事龙虾食品加工,在上海、北京、天津都开了连锁店,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他的先进事迹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强烈。我县“一报两台”专门开设开设了“创业者之歌”、“新型品牌农民”风采等栏目,系统宣传品牌农民的典型事迹,编印了“品牌”农民风采录,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制作了新型“品牌”农民“明星榜”展牌,进行巡回展示,组织他们作事迹报告,使新型“品牌”农民在系列活动中崭露头角,尽显风流,出人头地。对特别优秀的“品牌”农民还优先提拔使用,培养他们加入党组织,担任镇村干部。近几年,我县培养的品牌农民入党126人,提拔镇、村干部和后备干部210人,全县117个行政村有86个村党总支书记都是“双强”型品牌农民。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使更多的新型品牌农民,在创业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成长进步,脱颖而出。 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全面彰显“新型品牌农民”作用 在新型品牌农民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把新型品牌农民建设丰硕成果体现和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一是引领一方的思想解放,助推了农民主体意识增强。“不扶犁耙、敢为人先,不种谷物、大胆创业,四季忙外、巧手增收”,这是活跃在金湖农村舞台上的新型农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大户,党员看干部”。培育新型农民,要营造有利于实践主体焕发创造活力的环境氛围,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由农夫变农商。继承和发扬农村淳朴优良的乡风民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塑造和谐融洽的文明乡风。尊重并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从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密切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民群众最重实际,用身边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成果引导和教育农民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最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一个地区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精神面貌正是该地区党员和党组织精神状态的直接反映,发挥好农村党员和基层组织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农村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其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能力。要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管护人。 二是引领一方的道德建设,助推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昔日常见的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禽畜乱跑现象,如今越来越少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隔着三千年的时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生态农村里实实在在触摸到了那种和谐之美,好一个古典的原野,好一幅现代农村风光。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方向,思想道德和社会风气也需要榜样的引领和带动。涂沟镇农村妇女王玉兰的丈夫长年生病,卧床不起,她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未成年的孩子,面对贫困的家境,面对生活的重压,这位农村妇女以坚强和意志,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生活天空,坚持20多年照顾丈夫,孝敬老人,抚育儿女,并在集镇做小吃维持生计,前年丈夫去世后,他与邻县的一位丧偶的农民重新组建了家庭,但她坚持结婚不离家,让男方做上门女婿,共同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双方的儿女,她高尚的道德情操被人们传为美谈,她的感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她被市县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和“农村思想道德模范”,并被评为县道德型“品牌”农民,使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在社会上得到了弘扬。 县东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承营十几年如一日救助贫困学子,先后支助了120多名特困生,并自费创办了两个“春蕾班”,每年支付学费在6万元以上,累计达45万元,连续多年获得了“精神文明标兵”、“光彩之星”称号,去年他入选了我市“十大亲情大使”,成为道德型、奉献型的楷模。近几年来,我县先后评选表彰120多名“精神文明标兵”,150名“道德模范”,每年都要评选100件文明新事,命名表彰一批“文明单位”,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三是引领一方的发展趋势,助推了了农村经济建设。新型“品牌”农民的价值在于创业创造,在于能富会富,在于带富帮富。我县的新型“品牌”农民在带头富、带民富,实现共同致富上发挥了引领和助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启动”、“带动”和“联动”效应,给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活力和后劲。塔集镇双桥村“品牌”农民缪鹏,在外创业多年,拥有总资产1.2亿元,2006年初他带着回报家乡的激情,回乡投资创业,投资8000万元在县经济开发区创办了“哥德威尔服饰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1.5亿元,利税1200万元,安排就业达480人。地方党委提拔缪鹏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他个人投资20万元支持村里建成了6.5公里的水泥路,筹集160万元资金,新建了700m2村部办公楼和1000m2的农民创业点,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他还个人投资100万元在全村设立了高效农业发展基金,扶持和鼓励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近他入选市“十佳”“双强”型党总支书记。目前,我县象这样有实力的创业型农民有500余人,真正形成了“一人兴一业,一业带一方”的“能人”效应。 四是引领一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助推了农村社会建设。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加快,农民生活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显著改善。今年为民办10件实事全面实施,其中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五改”活动,同时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先进党支部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城乡清洁工程”有效推动各地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文明新风尚的形成。新型“品牌”农民在多年的创业、创造、创新中不仅积累了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而且具备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有力地撞击着农村和农民固有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新生活、新风尚。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而且促进了乡风文明,戴楼镇农民周文忠,大胆挑战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方式,走科学养鸭,立体经营,循环利用规模养殖之路。几年来,他坚持自繁自养自销,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温箱式”炕孵技术,做好种禽防疫,坚持种鸭、苗鸭、成品鸭养殖一条龙,养鸭养鱼一体化,养鸭、加工,、售一起上,年饲养量达到了50万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鸭大王”,在他的带动下,本地有116位农民规模养鸭,并成立了养鸭合作社和“文忠鸭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合作社年养成品鸭286万只,实现销售6500万元,利税860万元。周文忠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和设施,用电脑在网上销售,开轿车洽谈业务,已远非过去那种一身泥水和臭气的“放鸭”人,而是一副现代农民企业家的风度。象这样的“养鸭大王”、“养鹅大王”、“养猪状元”、“养鱼状元”、鸡鸭鹅“三军司令"有2800多人,他们已成为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先进生活方式的代表,他们以才智和胆识,风度和气魄塑造了新时期新型品牌农民的新形象、新风尚、新风采。 四是引领一方的经济关系,助推了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本着自愿结合,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的原则,因势利导,新建了各类农民合作社、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按照行业特色和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我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5个,入社农民3.5万户,带动农户4.3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54%和50%,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互助协作,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之路,增强了市场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形成了公司加农民,基地带农户,合作社联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也使“品牌”农民在合作发展中应运而生,成长壮大。 在培育新型“品牌”农民工作中,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在经营模式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示范点、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特色,体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格局,立足县情和资源优势,重点培养规模养殖、规模种植,规模三产、规模加工,规模生产,规模营销等有实力、有份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在品牌模式上,推出了各有千秋,有影响力、说服力、辐射力的品牌农民,主要分为创业型、服务型、科技型、道德型、创新型、发展型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品牌农民,使他们在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崭露头角,独领风骚,使人们对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学可赶,真正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引领一方的社会和谐,助推了农村群众干群关系融洽。农民群众最重实际,用身边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成果引导和教育农民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最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党员看干部”。一个地区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精神面貌正是该地区党员和党组织精神状态的直接反映,发挥好农村党员和基层组织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农村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其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能力。要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管护人。 培育新型品牌农民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个逐步的积累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惠民为目标,培育新型农民主体精神、文明道德风尚、持续的发展技能,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践中谱写具有金湖特色的“文明育农、科技富民”新篇章。 (责任编辑:部办)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金湖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金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