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领导要求,近期由县政策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4名同志,本着地域相邻、文化相融、情况相近、可学可用的原则,专门赴我省的高邮市、句容市以及邻近的安徽当涂县、滁州市、天长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考察,并经过分析研究,形成这篇调研报告,诣在供领导决策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五市县的基本情况 (一)高邮市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隶属于地级扬州市,北接宝应、金湖、西连滁州天长市,南望扬州市,东连兴化,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辖20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63平方公里。近年来,高邮市在市委、市政府的监督领导下,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增长12.5%,工业经济健康发展,2013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04.4亿元;农业经济提质扩量,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农村“三大合作”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建市级以上“五好”示范合作社20家;服务业加速壮大,2013年完成增加值142亿元、增长13.2%。 (二)句容市 位于镇江西南部,北通镇江市区、东连丹阳、南邻金坛和溧水,是镇江重要的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基地,素有“华夏第一福地”之美誉。市辖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风景区管委会,15个国有农林场圃。进入新世纪以来,句容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特色发展的工作导向,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增长12.6%,荣获全国百强县排名第63位,创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建成苏台(句容)农业合作创业园,戴庄村成为全省首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当涂县 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介于南京、芜湖之间,隶属钢城马鞍山,与江苏省一区两县接壤。2012年,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县行列,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同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390亿元,增长3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4亿元,增长36%;粮食总产量33万吨,水产品产量5.1万吨,其中河蟹产量1万吨,塘南镇、湖阳乡分别被誉为中国河蟹产业第一镇、中国贡蟹之乡。2012年3月,在安徽省率先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初步建成了桃花村、松塘社区、太白社区、洪家、万山、圣家庄、关口、新卫、七房等一批具有简约徽派、江南水乡风格的幸福家园示范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四)滁州市 “长三角城市群”城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安徽省东向发展和对接长三角的前沿节点城市。还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安全宜居价值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截止2012年,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从7个增加到15个,规划面积从139平方公里增加到6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95平方公里增加到180平方公里,实现税收10亿元增加到38亿元,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和省高新区。开展建设用地置换14万亩,居全省第一。 (五)天长市 安徽省省辖市,由滁州市代管。区位独特,资源丰富,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近几年,天长始终坚持“民营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2012年,全市212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7.8%,其中,电子电缆增长152.3%,水泥增长21.2%,电子元件增长42.8%,阀门增长79%,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3783万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一批“天”字号龙头企业的崛起,如天大集团、天康集团、天洋药业、天龙服饰、天富电子,带动了天长工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天长环境优美,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植被丰厚,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是休闲、度假、养生的理想场所,堪称“宁、镇、扬”“后花园”。 二、五市县的特色和基本经验 通过调研,五市县各有特色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高邮市:该市在加快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工作上坚持“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打造历史文化优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该市依托维扬文化,着力打造“古驿站文化”、“古运河文化”,利用历史文化名人秦少游、苏东坡,打造“宋代文化”,突出开发秦代古驿站,规划面积1000亩,总投入6亿元,建设“秦邮文化园”,着力打造“东方第一邮都”品牌,建成了一批古文化建筑,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已开工,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二是突出打造交通优势。该市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大运河上新建两座大桥,凭借京沪高速,建成了四条新高速公路,主动对接南京和扬州市,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大大缩短了与南京、扬州的时空和距离。 三是突出打造新能源工业优势。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发挥和整合电子产品优势,规划2000亩,投入2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工业园,目前已初具规模和实力。 四是突出打造农产品优势。该市利用高邮“双黄蛋”的品牌,着力打造“秦邮”牌系列农副产品及地方特产,推动和促进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形成了有地标特色的系列旅游特产。 2、句容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城市,句容市着力打造“四张名片”。 一是着力打造道教佛教文化名片。该市有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茅山”,有天下第一道观之称,并有佛教名山“宝华山”,被称为“佛教圣地”的宝华寺,享誉海内外,每年有无数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香火鼎盛,盛况空前,从而使句容市声名远播,扬名天下,有力地推动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年接待游客在1500万人次,2013年旅游收入160亿元。 二是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名片。茅山作为抗日根据地,当年新四军在陈毅和粟裕两位名将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痛歼顽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成为句容市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年有无数将军和名人前来吊唁和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来茅山风景区观光旅游。 三是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名片。该市依托山水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有机农业,围绕“一城、二山、三湖、十园、百家乐、千里行”的总体规划,坚持工业做点、农业做面、旅游业做线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体验项目,先后创办了“开心农场”、“自行车驿站”、“农家乐”、“慢生活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其中农农乐项目面积1.5万亩,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建成开放。并利用本地花木基地优势,先后举办“樱花节”、“桃花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南京及周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四是着力打造南京后花园的名片。该市距南京距离仅有45公里,他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有效有力的举措,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创造条件,打造优势,力求快速融入,使句容成为名符其实的“南京后花园“。他们的主要办法是:①利用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南京市委、市政府洽谈合作融入事宜;②市领导多次去省委、省政府汇报发展规划和思路,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帮助协调关系;③积极将本地农副产品、地方特产向南京市民推介,请他们免费品尝,邀请南京市民到句容旅游,以此来沟通和交流感情,增强认同感;④积极做好历史文化研究和宣传推介,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句容与南京市的渊源,并大力宣传推介,着力宣传“同城化”、“一体化”的新理念,以此增强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该市多方筹集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6条高速公路对接南京。投入近20亿元开工建设南京至句容的城际轻轨;⑥加快高端商品房建设。以优惠政策,吸引碧桂园房地产项目,规划面积1500亩,建成高端住宅8万套,以优质低价、高端服务吸引南京人购房安居,可吸引人口20万左右。 3、当涂县:作为安徽省距南京市最近的县份,该县充分发挥区位和地域优势,以滨江城市和“诗仙”、“酒仙”李白文化为切入点,做足做优旅游产业,主要坚持“四个立足”。 一是立足“诗仙”李白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名人谢眺,发挥李白墓园在当涂的优势,把山水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通过举办中国李白文化研究年会、桃花节等活动,从而扩大了当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二是立足该县的大青山、万山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农家游。先后投入8亿元,打造万山村、詹村、桃花村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试点;并加强环境美化,建设一批徽派风格的古山村、古村落。春天时节,桃花、杏花、菜花在山间与民居交相辉映,绵延20公里,错落有致,分外诱人,仿佛使人进入世外桃园,成为安徽省示范典型,吸引南京人前来休闲度假,亲近自然,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其中80%为南京人。 三是立足沿江优势,大力发展沿江经济,形成了以电子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企业集群。 四是立足区位优势,加大交通、供电、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与南京连接并网,形成事实上的融入,特别在交通上打造优势,使南京人直接进入当涂县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从根本上真正融入南京市区。 4、滁州:该市作为地级市,与南京距离仅有50公里,南京市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主动向他们“抛绣球”、“结姻亲”,该市抓住这一优势,坚持“三个放大”。 一是放大乡村旅游优势。该市在距南京最近的汊河镇,投资10亿元创办“景华生态文化园”,占地面积1.2万亩,集观光、休闲、体验、采摘、购物为一体,吸引南京人周末前来度假消费。 二是放大文化优势。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主体,以欧阳修“醉翁亭”为核心的文化优势,使其做大做强做优,并吸引碧桂园开发房地产,以低廉的价格、高端的服务,优美的环境,配套的设施吸引南京人前来居家养生。 三是放大区位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连接南京市区的3条高速公路,开通了南京到滁州的轻轨,城际铁路也在建设之中。该市依托诸多优势,吸引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前来投资1500亿元,建设“苏滁工业园”,占地面积2万亩,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300亿元。 5、天长市:该市与我县比邻接壤,彼此情况相互了解,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近几年该市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了新突破。该市以电子、仪表、线缆、机械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规模大、体量大、效益好,并拥有了3家上市公司。 二是城市发展及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该市依托开发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区南扩,积极融入南京和扬州,并加大投入,新建一条连接南京市区高速公路,积极争取城市轻轨建设。 三是在生态和特色旅游上实现新突破。以万亩红草滩湿地为优势,在天长新区打造湿地公园,形成“一心、两带、三区”的生态旅游格局,并着力打造“中国首家婚庆旅游城市”和“皖东生态观光城市”。 三、五市县调研考察带来的几点启示 五市县各有其特色和重点,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值得我县学习借鉴,其主要启示表现在“六个注重”上。 一是五市县都注重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科学定位,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和工作举措,做到工作有班子,有队伍,有人抓,有人管,有目标,有路径,有办法,有成效。 二是五市县都注重发挥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办事,围绕发展思路抓落实,做到抓必成,一抓到底,力求做大、做强、做特、做优。 三是五市县都注重挖掘和发挥地方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人无我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核,不断放大文化效应,做足、做好、做优、做响特色旅游产业,使之成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得力支撑和重要引擎。 四是五市县都注重打造独特品牌,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整体包装,着力打造本地旅游品牌、文化品牌、农副产品及特产品牌,历史文化名人品牌,使之名声鹊起,享誉海内外,形成显著的品牌效应。 五是五市县都注重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不惜巨资,以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积极打造交通和区位优势,以此主动对接和融入南京都市圈。 六是五市县都注重积极争取,主动融入。他们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寻求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想方设法与南京市对接洽谈,力争该市从思想和感情上支持、关心、帮助、接纳和认可,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化不利为有利,化可能为必成。在这方面句容市做得最好最成功。 总之,五市县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发是:旅游产业是支撑,主动争取是重点,加大投入是保障,基础设施是关键,科学规划是基础 ,狠抓落实是必需,挖掘文化是内核,打造品牌是动力,主动融入是结果。 四、对我县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的调研考察,我们结合金湖实际,借鉴五市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县加快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就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上来说,建议县委、县政府科学定位,整体谋划,发挥优势,力求突破,具体围绕“九个一”狠抓落实。 坚持一个科学定位。本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理清思路,找准不足,扬优克难,寻求融入的原则,分析研究我县的优势和难点,理清思路,对我县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确保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以防止朝令夕改、悔不当初。 形成一个整体共识。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和探讨我县要不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能不能融入?怎样融入?有什么路径和办法?融入有那些好处和风险?在分析利弊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减少失误。 成立一套工作班子。以县委书记、县长挂帅,主要是主动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请示,争取领导关心和支持;主动与南京市主要领导沟通联络,争取理解和认可;分管副县长具体抓,以县发改委、旅游、住建、交通、农业、金融、开发、水务、电力、各镇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形成专门力量,具体负责相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争取支持和帮助,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融入的步伐。 做到一个有机结合。要把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工作与我县正在实施的“一主四辅”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同考虑,一体规划,一并落实,一举实施。就金湖来说,要打好生态牌,重点抓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着力打造南京市“后花园”和“有机食品基地”。 描绘一张美好蓝图。围绕融入南京都市圈,结合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等总体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做好总体规划,精心描绘我县今后的美好蓝图,并坚持长期不变,局部完善,一抓到底,持之以恒,抓必抓成。 完善一套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和创新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打破政府投入,包揽一切的利益格局,发挥我县投资公司、旅游开发公司以及招商引资的作用,启动外资、民资和各种社会资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生产要素,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旅游业以及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投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建设一批基础设施。要多方争取和筹集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加快建设直通南京、扬州等大中城市的高速公路,改造拓宽县城及乡镇的公路、桥梁,尽快争取高邮湖大桥立项开工建设,打通南北通道,彻底改变我县交通边缘化的问题。同时要加大旅游业、服务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做美做优我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为融入南京都市圈打造优势。 整合一条旅游长线。以淮河入江水道大堤 为纽带,打造一条沿湖滨水风光带,将柳树湾、荷花荡、嵇圩林场、白马湖桃花岛等景区一个个散落的“珍珠”,连串成一条闪光的“珍珠项链”,并注重打造特色和亮点,做到一个景点、一个特色、一种享乐、一个品牌,给人留下记忆和印象,并突出抓好配套功能建设,做到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住、有得娱乐、有得购物,形成完整的旅游文化和产业格局。 打造一个核心文化符号。旅游产业必须以景点为基础,以风光为魅力,以特色为内核、以文化为符号,我县近几年打造了尧文化、水文化、荷文化,由于内容繁杂,都没有打响品牌,为此建议围绕一个主文化,另外为副文化,突出打造一个核心文化,体现独特的文化符号,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设施,并通过媒体推介宣传、挖掘、放大,形成有我县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名片,提升我县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带动功能。就我县现状来说,应着力打造“尧帝风范、天下和(荷)合”的文化理念和特色。 总之,融入南京都市圈,不只是规划上的融入,更重要是创造优势、主动融入,我县应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南京市交通、产业、旅游等全面合作与交流,实现与南京都市圈全方位的主动对接和融入,以此推动金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续写“中国梦”——金湖县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部办)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搜索 金湖 更多相关内容 |
文章相关标签: 金湖 |